命令如同带着血色与焦灼,通过时断时续的电波和奔走嘶哑的传令兵,层层下达:全线后撤。

        独立旅所在的第15集团军序列,随左翼军共同行动,开始逐步脱离与日军的接触,向后方转移。最初阶段,撤退尚有一定章法,各部队交替掩护,逐次后撤。独立旅凭借着王林归来后重新稳固的指挥核心以及在之前血战中磨练出的坚韧,加之王林系统中对敌军动向的提前预警,使得他们成为撤退洪流中少数一支建制完整、秩序井然的部队。

        王林、王光道、钟光邦等人日夜不休,组织部队,将五千余名经历了刘行、杨泾河血战幸存下来的骨干,以及陆续归建的部分轻伤员,有效地掌控起来。他们以原有的两个主力团(虽已严重缩编,但骨架犹存)为核心,配属炮兵营、骑兵营残部和特战营剩余兵力,构成了撤退的坚强骨架。后勤保障团长林火旺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在极度混乱中,竟也收拢了旅部的医务、工兵、辎重人员,以及部分侥幸保留下来的骡马和车辆。

        然而,撤退的秩序仅仅维持了数日。十一月五日,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彻底击碎了所有预案:日军第10军(辖第6、第18、第114师团等)于杭州湾金山卫附近登陆成功!

        这一记致命的右勾拳,狠狠砸在了中国军队几乎毫无防备的侧后方。刹那间,淞沪战场上的几十万中国军队,陷入了被东西夹击、迂回包围的绝境。

        恐慌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最高统帅部仓促下达的全线撤退命令,在日机疯狂轰炸扫射和地面部队快速追击的干扰下,通讯时断时续,许多部队接到命令时已陷于混乱,甚至有的部队根本未能接到明确指令,只见友邻后撤,便也随之溃退。

        撤退,迅速演变成了一场溃败。

        撤退伊始,王林便在旅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定下调子:“我们是撤退,不是溃逃!各团、营、连必须保持建制,军官必须负起责任!后勤保障团林火旺,把你的人撒出去,收拢一切能带走的粮食、弹药、药品!骡马不够,就用人力扛!伤员一个都不能丢下!警卫营、特务营,组成纪律纠察队,谁敢哄抢、扰乱秩序,军法从事!”

        他的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独立旅的队伍,虽然同样满身征尘,同样步履蹒跚,但却依旧旗帜不倒,序列分明。军官走在队伍前后左右,大声鼓励着士兵;战士们互相搀扶,帮着背负伤员和物资;后勤人员拼命收集着沿途友军遗弃的、尚且有用的东西——几袋大米、几箱子弹、甚至几捆被雨淋湿的绷带。

        他们就这样,在混乱的人流中,开辟出一条虽然缓慢却秩序井然的通道。

        很快,独立旅的与众不同,吸引了那些在溃退中迷失方向、失去组织的散兵们的注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