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士兵,来自不同的军、师、团,有的只剩寥寥数人,有的还有一个排、一个班的架子,但共同点是失去了指挥,茫然无措,只凭着求生的本能跟着人流盲目向西。

        当他们看到这样一支队伍——虽然同样疲惫,却仍有组织,仍有纪律,仍有军官在有效指挥——就如同在暴风雨的海面上看到了灯塔。

        起初是三五个,然后是十几个,几十个……散兵们开始自发地向独立旅的队伍靠拢。

        “长官!收下我们吧!我们是88师的,打散了……”

        “兄弟,带上我们吧,我们跟连长走丢了,就想有个依靠……”

        “我们是税警总团的,还有几十号人,能打!给口吃的,跟你们走!”

        面对这些渴望归建的士兵,王林站在雨中,目光扫过一张张惶恐、疲惫却又带着一丝期盼的脸。他知道,兵败如山倒,此刻收容散兵,意味着要分出口粮,要管理秩序,甚至可能混入奸细或兵痞。

        但他更知道,这些历经战火的老兵,是宝贵的种子。独立旅需要补充,抗战更需要保存这些有生力量。

        确实,许多在溃退中被打散、失去指挥的小股部队,从连排级到甚至班一级,看到独立旅这支旗帜尚在、队形尚存的队伍,如同看到了救命稻草,纷纷自发地靠拢过来,请求收容,寻求庇护。他们番号各异,来自不同的师、不同的军,有的甚至来自不同的战区,此刻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疲惫、惊恐和对集体的渴望。

        王林目光扫过那些聚拢在独立旅队伍外围,眼神惶恐又带着期盼的散兵们。他们大多衣衫褴褛,许多人都带着伤,武器也不齐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