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有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嘛,授个官,发着俸禄,先养起来。
这种解决矛盾的办法,使得朝廷渐渐形成了一种定式思维,甚至已不再局限于官场。
继“冗官”之后又出现“冗兵”,也是因为这种思维。
一旦出现什么天灾人祸,为了避免流民作乱,他们就用了一个最省心的办法,把这些人全都召进军队里养起来。
可是这种兵,很多都是素质极差,军纪败坏,用这种方法,固然解决了地方动荡的可能,却也养出了一支臃肿的,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庞大军队。
冗官多了,冗兵多了,冗费的问题那还用说吗?当然也就多了。
分析完了这个问题,杨沅又讲起了宋、金两国目前的局势。
如果说,主和派之前阻挠朝廷改变国策,不想让大宋太过激进,只是他们老成谋国的原则,本心也是为了大宋。
那么在如今这种有利于大宋的形势下,继续阻挠筹备北伐,显然就是完全基于派系私利了。
收复故土的机会必须要把握准确,太早了不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