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培养亲秦人才

        说到这里,李念话锋一转:“做到这些,其实依旧不能完全避免技术外泄,从让匈奴、百越派人来咸阳学习时,就代表有些技术会被匈奴人、百越人学去。”

        “除非禁绝匈奴、百越人过来学习,否则不可能没有任何一项技术不外传。”

        众人稍微想了想,便明白确实如此,但经过李念所言,已经知道了这样做的好处,他们不想放弃这个办法。

        相比缺点,好处大得多:可在诸国中培养出一群亲秦者,能极大提高大秦在诸国的影响力,方便大秦插手干预诸国事务。

        见众人沉思,李念又笑道:“方才的话还未说完,诸位担忧技术外泄,无非是害怕他们会在他们国内发展和大秦一样的工艺,变得强盛。但实际上不需要太担心,这也是我要说的‘二者’、‘三者’。”

        “二者,大秦的环境和他们所在的国不同,技术的发展是成体系的,尤其今后那些更先进的技术,远非一人所能完成,其等就算学成归国,就靠其一人或几个人,能做成的事不多。”

        “在大秦,陛下英明,愿意支持技术发展,所以臣才制作出了纸、医者才找到了治疟之法,匈奴单于、百越头领能如此支持否?”

        这个问题的答案依旧显而易见:不打压就不错了,即使支持,也不会多尽力。

        “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很多人才,人才多,才更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之法,人少虽未必找不到,但通常花费的时间更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