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工具:150mm重炮极其笨重,绝非人力或普通骡马可以拖动。必须依赖机械牵引。能否在日军辎重队中及时找到并缴获足够数量、状况良好且燃料充足的军用卡车或重型牵引车,是第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找不到车,一切免谈。
操作与驾驶:即使找到了车,独立旅中是否有足够多的、会驾驶这种吨位卡车的司机?能否在日军可能破坏钥匙、电路的情况下迅速启动车辆?
挂载与固定:将重炮挂上牵引车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专业士兵或工具。在夜间、炮火威胁下完成这些操作,困难重重。
道路与地形:评估撤离路线的道路状况(宽度、承重、桥梁限重)是否允许重型装备通过?是否需要在日军追击下进行工程作业?地图上的小路可能无法通行重炮车队。
战略优先级冲突:
核心目标偏离:此次行动的核心战略目标是“通过摧毁第6师团的进攻能力,即时解除南京正面防线的巨大压力”。炸毁重炮是达成这一目标最直接、最可靠、最快速的方式。
风险与收益失衡:试图缴获重炮,会将整个旅置于无法承受的风险之中。操作过程耗时漫长,极易被反应过来的日军残余部队(甚至是从其他方向赶来的援军,如第114师团)黏住并包围。一旦天亮了,日军航空兵将会发现这支移动缓慢的重型车队,并予以毁灭性打击。为了“可能”的未来收益,赌上整个独立旅的命运,是极其危险的冒险。
“全歼”的定义与现实:
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全歼”一个日军师团也极难在一次战役中完成。更可能的是将其指挥系统打烂、作战序列打散、重装备摧毁、使其伤亡惨重丧失进攻能力(即“摧毁”而非“歼灭”)。战场上必然还存在大量失去指挥但仍在各自为战的日军小股部队,它们会对试图拖拽重炮的部队构成持续威胁。
【系统建议的最佳折衷方案】:
优先级绝对明确:首要任务永远是确保独立旅的生存和撤离自由。任何行动都不能危及整体撤退计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