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里就是第6师团的死地”王林猛地睁开眼,眼中的疲惫已被锐利的光芒和破釜沉舟的决心所取代。所有的推演、所有的风险、所有的机遇都在他脑海中清晰无比地交织成一幅壮阔而危险的作战蓝图。
王林的思维在系统的辅助下高速运转,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念头冒了出来:“如果...如果我们行动足够迅速、打击足够致命,有没有可能不仅仅是击溃,而是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重创甚至近乎‘全歼’第6师团的核心战力?如果真能达成这种前所未有的战果,那是否意味着我们有机会,也有时间,带走那些宝贝重炮?”
他立刻将这个想法抛给了系统:“系统,推演一个最佳情况:假设我部夜间渗透、夺占炮兵阵地的行动完美成功,并且利用炮火急袭,极其幸运地在一开始就精准覆盖并摧毁了第6师团的师团部、旅团部及主要联队指挥部,导致其指挥系统从最高层彻底瘫痪。同时,正面的74军察觉到我方创造的巨大战机,果断发起全面反击。在这种日军指挥完全失灵、首尾不能相顾、陷入极端混乱的‘奇迹般’(情景)下,我军是否有机会在控制战场后,尝试缴获并带走部分重炮,特别是150mm重榴弹炮?”
【指令确认。推演基于“指挥系统被瞬间斩首、正面友军强力反击”之理想预设情景...】
【推演结果:理论存在极低概率的窗口,但依然伴随巨大风险,且需满足多项严苛前提条件。】
有利条件(在理想情景下):
时间窗口可能小幅延长:敌军失去统一指挥,其反扑将呈现局部化、自发化、无序化的特点,效率大打折扣。这可能为我军争取到比原计划(摧毁炮阵后立即撤离)多出1-2小时的宝贵时间。
战场控制力增强:在友军反击和敌军混乱的背景下,独立旅对核心战场区域(炮兵阵地周围)的控制力会相对增强,可能暂时肃清小股敌军,为技术操作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
缴获意愿强烈:若能缴获(完好)的重炮,其政治意义和未来作战价值将是巨大的,值得冒一定风险。
然而,致命挑战与严苛前提丝毫未减:
技术难题是最大障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