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简短,却重若千钧。

        王林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水和硝烟,嘶哑着喉咙吼道:“传令!各战斗群,交替掩护,按预定路线,撤!”

        撤退,同样是一场血战。幸存的战士们扶着伤员,抬着烈士的遗体(尽可能带走),利用夜色和熟悉的地形,在39团兄弟部队的拼死掩护下,艰难地脱离接触,向渡口方向撤退。

        当王林带着最后一批断后的战士踏上渡船,回望那片吞噬了无数忠魂的石板河山岭时,东岸的枪炮声依然激烈——39团的兄弟们正在用生命为他们争取最后的时间。

        皎平渡口,军团长亲自在岸边迎接这支伤痕累累却脊梁挺直的部队。看着那些几乎人人带伤、疲惫不堪却眼神依旧锐利的战士,看着那面弹痕累累却依然傲然飘扬的“铁血后卫虎团”战旗,董振堂眼眶发红,重重地、无声地向王林和所有幸存的独立团将士敬了一个军礼。

        而在石板河东岸,望着那片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依然未能攻克、如今只剩下红军后卫零星阻击的山岭,周浑元与吴奇伟并肩而立,脸色铁青,眼神中充满了震惊、挫败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坚如磐石,韧如蒲苇……”周浑元长叹一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古有岳家军难撼,今有……这‘铁血后卫’独立团,真真是难攻!难攻啊!”

        吴奇伟默然无语,只是死死攥紧了手中的马鞭,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金沙江畔的十天血战,王林和他的独立团,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卓绝的智慧,在他们心中刻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印记。

        渡船缓缓离开江岸,载着英雄的残躯和不灭的军魂,驶向对岸。金沙江的怒涛在船底翻滚,仿佛在为这支不屈的部队,奏响一曲悲壮而雄浑的血色凯歌。前方的征途,依然漫长而艰险,但独立团的旗帜,永不倒下。

        {历史旁白:中央红军于1935年4月29日决定分三路抢渡金沙江入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