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前进,一直到电池出现异常为止。”李建设对地龙一号发布了命令。

        “可以尝试多次极限变速和加力,尽一切办法把电池的耐受给我测试出来。”

        “明白。”收到命令的李岩立即将地龙一号的动力拉到极限,只见代表它的光点在屏幕上迅速移动起来,还时不时改变方向。

        与此同时,地龙二号在驾驶员陈飞的操控下展现出惊人的速度。

        “二号已达到第一标记点,前进距离1公里,深度十米,耗时8分钟。”陈飞兴奋的声音中带着自豪。

        李建设微微点头:“线缆供电的优势显现出来了,没有能量限制,它可以一直全功率运行,而且本身没有动力核心,体积优势很大。”

        一旁屏幕上的万院长正通过线上直播看着实验过程,“但风险也最大,一旦线缆出现问题就全完了。”

        “所以我们才会进行这种极限实验。”

        “而且这东西也进行了多次优化,算是我们现在的极限。”李建设指了指那根连在地龙二号后面的线缆。

        与一开始实验钻头后面的线缆不同,这一次地龙二号使用的线缆完全改变了样子。

        李建设指向屏幕上的线缆结构图,解释道:“我们采用了“分层式自脱落”设计,线缆外部由很多层高强度纤维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之间由强力电磁部件连接,每一层都覆盖自润滑纳米涂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