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航天局也开启了运输船的制造,他们得到了奕星公司的技术授权,决定制造一台属于航天局的运输船,以便开启‘月球雷达计划’。
航天局制造同样的运输船,也是很重要的进展。
这表示运输船可能会在未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制造。
国际上,还没有航天设备标准化制造的先例。
国内的z波卫星、聚能卫星,都已经实现标准化知道,而且要实现标准化的前提是,必须要制造足够数量的设备。
显然,一般的探测器不具备标准化的条件。
许多探测器制造出来是有固定任务的,比如,火星探测器就是用来探测火星,月球探测器就是用来探测月球,每一次执行探测任务,制造更多的同款探测器意义不大。
z波卫星、聚能卫星就不一样了。
z波卫星就和武器装备一样,可以大批量的进行制造,到现在已经部署超过五百台,若不是因为要升级技术,希望制造出来的z波卫星服役时间更长,制造的数量只能多不能少。
聚能卫星比z波卫星还需要标准化,因为无限传输太阳能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只可惜因为极为高昂的成本,想要快速大批量制造也不现实。
现在的运输船则制造了第二艘,若是度过了测试阶段,认为船体性能达标,肯定会制造第三艘、第四搜,宇宙飞船需要运输船,月球基地计划同样也需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