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的职位比原来高,是样机组装、维护、调试的主负责人,是战鹰发动机组的‘二号人物’,放在昆仑发动机组,也就只是比张刚川的职位低。
赵奕主抓调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其他工作都下放给了其他人。
袁海涛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不过袁海涛期待调试工作,职位问题只是一方面,更中澳的是,他觉得跟着赵奕工作有前途,而不像是在昆仑发动机组,负责个二号样机测试,做一大堆的数据分析、维护,却看不到完善发动机的希望。
袁海涛汇报过相关的工作后,也闲谈般问起了关心的事情,“赵院士……”
“怎么了?”
“你说,(调试工作)要持续多久?一直到装载到战机上……”
袁海涛指的是样机组建完毕,到第一阶段调试结束,装载到战机上做试飞测试的时间。
赵奕疑惑的问道,“战机?战鹰-1还没开建吧?”
“我是说最初的试飞。”袁海涛解释着,他说的是针对发动机的试飞测试,航空集团有一些专门用作实验的双发战机,进口的发动机也会上飞机做性能测试,因为是双发(两个发动机)战机,就算测试的发动机出现问题,也不会造成太大危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