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进识字班的那一批孩子里,包括徐福南在内的几十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目前已经当上小老师,给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了。
从岛国来的那批兰学者,除了几个懂地理的跟着林子平去搞测绘了,其他人全都在苦学普通话,以便融入北海镇的体系。而赵新要求这些人在掌握了普通话对话后,首先就得进入教育体系干一段时间;自我提升是一方面,基础教育的普及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朱大贵那样的人能当村长,首先就是因为他识字,小时候念过一年私塾。北海镇这两年一到冬天,各村的村长要组织村民上识字课,传达解释各项法规条文,让老百姓耳熟能详;工厂的工人到了晚上也要开识字班,掌握五百个字才能升职涨薪水。
虽说北海镇目前的体制类似于后世的公有制,但也不是大锅饭。
赵亮和张波那里缺技术工人缺的厉害,目前很多工人干活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几年下来,一些机器的使用没问题了,小故障也能凑合修修,可遇到大故障就抓瞎。
尤其是在军工生产上,各种尺寸规格、重量密度、颗粒度、燃烧速度等等,别说差不离,差一点都不行。武器弹药的标准化就意味着大量的数学模型,即便能花钱买来数学公式,但还是需要不断的试验。
目前北海镇各类岗位的薪水待遇都跟工作绩效和识字水平挂钩。别人识字八百还懂点数学计算,当技工一个月能拿二十块银元;你识字五十,就只能去烧锅炉,一个月两块半。
而且北海镇的农业生产再也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等着老天爷给饭吃;无论是开春播种还是秋收,基本上都靠大型农机来完成,完全打破了旧有的农耕模式。
劳动力富余出来了,这些人就会寻找另外的收入渠道,以提高生活水平。北海商社里的好东西太多了,时不时还会添点新玩意。可要是不识字,连扫大街的活儿都得排队抢,更别说给澡堂烧锅炉了。
现在邻里之间串门闲谈,动辄便会说起自家男人如何如何,自家儿女学习如何,最近又找了个什么营生多个份收入。彼此心里都有一本账,识字能多挣钱干嘛不学,谁又不想过更好的日子呢?
第四百四十三章内圣外王之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