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止是他,包括汪中在内,面对北海镇的种种闻所未闻的技术和机械,这些饱读四书五经、写起八股文得心应手的秀才们在面对北海镇的种种闻所未闻的技术机械和配套的制度时,显得茫然和无所适从。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不开科举。古人十年甚至几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书,目的是要通过科举做官,以此实现他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当然了,捞钱那是副产品。

        而北海镇随着大量机械设备的使用,打破了关内上千年延续的“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结构,在界限上愈发模糊。

        很多家庭都是既算农业人口,又算工业人口。他们有赵新分给他们的五十亩地,但是这些耕地的耕种又是通过大型农机设备、民政主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来完成的。由此这些人便从日复一日的繁重耕作中解脱,进入工坊、军队。

        这就意味着在农业社会里最重要的士人阶层其核心地位的变得不再重要,而他们原本立德、立言、立功的文化环境开始丧失。

        有些人因为离北海镇的核心层近,能够经常和赵新等人交流,所以能够接受转变,也在尽力寻找自身的定位。比如汪中、江腾麟;而有些人则因为远离核心层,就不那么容易接受。

        如今的吕子高已不是当初刚来北海镇时那个一顿能吃五个大馒头的饿死鬼酸秀才,天天吃饱喝足,其他的欲望就渐渐浮出了水面。有吃有喝又有钱,下一步就该当老爷养小妾,奴婢佣人一大院。

        问题是北海镇除了不禁吃喝穿戴,其他两样都不允许,这就让吕子高的不满日益加深。时间一久,他就又怀念起满清那个熟悉的体系的诸多好处。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次他在镇子里的小酒馆喝多了,随口抱怨了几句,结果就被有心人注意上了。一来二去,当对方确认这是个可以拉下水的家伙,吕子高已经不知不觉进了套。再然后当对方抛出满清许诺的正五品同知的官位和赏银,吕子高便动了心。

        第四百零四章八卦教的毛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