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西段还是以鸭绿江干流中心线作为边界;在中段上,不再以图门江和鸭绿江的源头作为两国分水岭,而是要向南推进到鸭绿江的支流建川沟、图门江的支流洪丹河南岸一线。这也就是说,以后无论是长白山还是小白山,甚至是三池源,都跟李朝再无关系;在东段,茂山地区全部收回,北部则是以罗端山主峰为分水岭,将北部的雍大城、稳城、美贱镇城和循镇城收回。

        如此一来,图门江在中下游被分割成了几段,而茂山和北方四城就成了北海镇在图门江南岸的飞地。

        汪中和刘台拱等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心,他们觉得这么做的话,李朝恐怕要被逼疯,而且双方今后在边界上肯定会摩擦不断。甚至连沈敬丹也提出,这么做必然会影响今后的双方边贸。

        赵新满不在乎的对在座众人解释道:「茂山的铁矿储量极高,必须控制在我们手里,这是多年前就已经确定的目标。至于收回北方四城是要给他们一个教训,同时让他们无暇觊觎北岸的领土。李朝用了五十年的时间侵吞图门江下游南岸,咱们就能用二十年造成既定事实。只要我们自己不腐朽,他们绝不敢在军事上发动挑衅。

        再者,等北海军推进到盛京,贸易上他们只能依靠我们,以后废除了宗藩体制,对李朝来说也是件好事,朝贡的沉重负担没了。不管是鸭绿江的边贸还是图门江的边贸,对我们连个小指尖都算不上,可对他们却是很重要的。只要控制住武器和钢铁制品的输出,量他们也翻不出花来!」

        眼下已经是1793年的年末,整个东北大地再次进入了千里冰封的平静期。与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海军在南亚和婆罗洲的战事正打的如火如荼。

        首先是在印度方面,从6月间开始的英国人围攻本地治理的战争,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原本只是「法国大革命战争」东方战场的序幕。这场波及到东方的战争前后持续了九年,各交战方在红海、印度洋和东印度群岛各处大打出手,最终以《亚眠条约》收场。

        而结果就是英国人得到了斯里兰卡,失去了法国人支持的蒂普苏丹也在「第四次英迈战争」中死于巷战。至于欧洲那边么,地球人都知道,拿破仑成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向着欧洲霸主的宝座迈进了一大步。

        然而在本时空由于北海镇的正式下场,使得本地治理的战争打了四个月都没结束,只不过法国人已经从主角变成了陪衬。

        当初丁国峰抵达印度的时候已经是8月中旬了,他的到来让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督康沃利斯紧张万分。

        作为海军少将,康沃利斯深知英国海军在孟加拉湾海域的力量非常薄弱;在担任封锁任务的船队里,「密涅瓦」号护卫舰是唯一的现役军舰,其他四条全都是商船。欺负欺负法国人跟荷兰人对他而言不在话下,可面对北海军气势汹汹的五艘大船,康沃利斯实在没有挑战的勇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