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民们自此都说,赵王在大市场里放了三只眼的马王爷,专察善恶。谁敢干坏事,治安警就把他捉了去。赵新得知后只是一笑,他对此也不想解释,保持点神秘感正好,让那些试图火中取栗的更忌惮。

        林起宗注意到,在大市场里进行交易的边民都很讲信用,待人接物也很和蔼,一扫他印象中的「蛮夷」印象。市场内山珍奇货琳琅满目不说,各家摊主卖完东西后都会主动去税务所交税,一分不差,甚至有人还多交。这让他很不理解。

        不过当他和一个通晓官话的赫哲人摊主询问后才得知,这点税钱跟以前参加「赏乌林」要进贡的东西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满清时代说是一户贡一张貂皮,可一村一姓除了貂皮还要进贡海东青、鲑鱼、木变石等等,都要分摊到每家边民头上。再者,以前朝廷赏的那些东西里除了粮食布匹和针头线脑,铁器极少。谁家要是有口小铁锅,那绝对让周围人羡慕死。

        林起宗当时问那赫哲人:「那现在呢?」

        摊主笑着道:「现在随便买,一个大子银元一个。别说我家了,八斤重的大铁锅我们村家家都有。」

        林起宗听了很是震惊。像他这样常年埋头功名的人,本来应该对物价没什么概念;可因为他岳丈从事的生意,这货又经常上门打秋风,一来二去,对铁器的销售价格也知道一些。

        乾隆时代的民间冶铸业主要集中在于长江以南,尤其是闽粤和江西。以江西兴国为例,货源地的批发价是每斤熟铁一分白银,运到北方至少是3~4分一斤,八斤重的铁锅单就成本而论是3钱银子。铁匠铺和杂货铺再赚点,到了老百姓手中就要五六钱银子,换算成制钱的话就是550~700文左右,实在不便宜。

        十几名应试者们的「作文」在三天后就被送到了于德利的案头,林起宗的文章很快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第六百七十八章新科举补习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