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从高炉被立起来后,那些在黑龙江中游泛舟的赫哲和鄂伦春渔民都会在渔汛开始前对炼铁高炉遥拜一番,祈求有个好收成。

        林起宗其实从船到鲸鱼港的那一刻起,就觉得北海镇混不似人间,他觉得自己读过的那些书无法解释眼前的一切。北海镇的很多事务都和胶东不同,然而当他听到各种南腔北调的口音时,又明白这里的确是真真切切的人间。

        游览结束后,所有应试者便开始绞尽脑汁「写作业」。跟其他人写火车、写汽船、写拖拉机、以及写麦田不同,林起宗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另辟蹊径,以伯力镇的大市场为题。

        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方向,主要是这货就是个贪吃的,而伯力镇大市场里卖的各种山珍野味又好吃又便宜。再有就是他岳丈在牟平城里开了间杂货铺,专营南北货。

        伯力的大市场源于满清时代的「贡貂赏乌林大会」,原本一年一度的节日,从三年前开始演变成了常态化的市场。除了冬季和初春的六个月,剩余的半年时间这里都是热闹非常。

        每年过了春季渔汛,收获满满的赫哲人、费雅喀人和锡伯人就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要么驾着自家的快马子船,要么坐上北海镇的客货两用平底船就来交易了。

        他们到了之后,首先要凭着身份卡去市场管理部登记,再领取一张单据,然后就可以进去摆摊卖货。

        曾经有个办事员想在登记环节上捞一笔,趁机吃拿卡要。为了不被发现,那人还专门找了个三脚踹不出个屁的老实人讹诈,对方也忍气吞声的给了一张貂皮。

        然而那个办事

        员不知道的是,市场管理部的屋里屋外早都安了监控;他前脚收了东西,后脚治安警署的人就找过来了。之前收的退回去不说,还被罚了两个月的薪水,而且架设在集市内外的大喇叭用普通话和满语两种语言通报了此事全过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