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学源渊流长,自汉代开始,文翁,司马相如,王褒、严遵、扬雄,严君平……
但直到三苏和黄庭坚、秦观等,方成系统,渐生思想。
可是到了现在,也只有他和张浚等寥寥数人为蜀学挑大梁了。
赵瑗见陈俊卿真情流露,心中也很感动:“先生,朕以为,这位木先生可立为蜀学大宗师。”
“应该!”
陈俊卿立即响应:“有陛下认可,这位木先生定可将蜀学发扬光大。”
赵瑗道:“朕自然是要礼遇这位木先生的。不过,世间从未有木先生之名,得先让木先生名闻天下才成。先生,朕有一计……”
赵瑗对陈俊卿细细嘱咐了一番,歉然道:“只是要委屈了先生……”
“不委屈,不委屈,这位木先生蜀学造诣,远胜于臣。臣心甘情愿附骥之尾,为木先生鼓而呼!”
……
翌日,万松书院论道,李师师再度出席,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