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又有人觉得如此大功,只升一级爵位会寒了功臣之心,建议赐爵为开国郡公。

        虽说大宋的爵位不太值钱,不仅一代而除不能世袭,而且有了赐爵也只是多领一份俸禄,但众臣子还是比较谨慎的。

        倒不是他们觉得以杨沅的功劳不配,而是觉得杨沅太年轻,升爵的频率也太频繁。

        如果频繁加封,你让其他大臣们怎么想?

        这是把杨沅架在火上烤了,他们其实也是出于对杨沅的爱护,不想杨沅有“木秀于林”的危险。

        但,同为大臣,他们才会有这种考虑,身为天子,赵瑗的想法当然与他们不同,也不可能产生与他们一样的想法。

        眼见众人只议爵位,而且非常谨慎,赵瑗听了半天不得结果,心中便不耐烦起来。

        于是,赵瑗清咳一声,打断众人道:“杨沅才学出众,允文允武,只是放在台谏的位置上,不能发挥他全部的才能。朕以为,可以给他挪挪位置了,众卿以为呢?”

        一听官家指明了方向,还没对杨沅的爵位议出个章程的大臣们马上又转了方向,开始议论让杨沅去哪个衙门做官。

        赵瑗这才露出满意的神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