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瑗这个人,过于方正了,不懂变通。
杨沅属于认同结果正义的那种人,而赵瑗更倾向于过程正义。
这两者在大多数时候是一致的,但却不是绝对的,那么当它们两者发生冲突时,以何者为重,这就完全取决于个人理念了。
杨沅一旦去了都察院,如果想大刀阔斧地做上一场,离不开赵瑗这个官家的理解与支持。
所以,他语气虽然委婉,还是透露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他要利用都察院这把刀,对冗官政治和主和派下手。
虽然这对于大宋的弊政来说,依旧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总要先剜去这块烂肉再去治本,才会容易实现。
不然,你想触动根本,这块烂肉就能让你提不动刀子。
赵瑗担心杨沅的动作太大,会伤了元气。他没有杨沅那种“前瞻”的金手指,无法以过来人的角度,看透这弊端的害处。
眼见赵瑗沉吟,杨沅道:“当然,臣每办一人,必须要拿到他们确凿无疑的罪证才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