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佬们私下里或眉来眼去,或暗自思忖,对于杨沅站出来的举动各有揣测。

        主要是很多人不相信杨沅一个年轻人,会对这样的国之大事,主动提出见解,甚至主导了话题。

        这和主张为岳飞平反不同,那件事平或不平,于杨沅而言,没什么严重后果。

        但是误判敌国形势,又误导了君王的话,后果就严重了。

        所以他们怀疑,这会不会是旁的什么人借由杨沅这个新人之口来推动此事。

        这种事他们也常干,自然本能地做如此猜测了。

        其他朝臣们却在认真倾听着。

        杨沅此番奏对从各个方面的分析,都是有理有据,这就很容易叫人信服了。

        有一些大臣在强调某个论点的时候,坚持抓住一个“仁”或者一个“礼”,就滔滔不绝起来。

        似乎朝廷只要掌握了“仁”或者是“礼”就无敌了,就能应对国内国外的一切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