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任谁也不会知道这里边有他乔贞的手笔了。

        乔贞并没有多么高尚的人品,并不是因为看到六条人命,却只判了主犯一個监视居住而心怀不平。

        他只是不肯让自己的宦途涉险,他做的一切,都要在人情法理中腾挪。

        这人实是深得中庸之道的真谛。

        乔贞还向沈溪承诺,有了这上书,此案一旦做大,因此发回重审,最终严惩主犯的话,他会推动山阴府把义士沈溪的事载入府志和县志。那不就是千古留名了吗?

        这一下,沈溪自然动力十足。

        至于说得罪婺州何家,沈溪倒不是很在乎。

        何家本就不及沈家势大,两家原本又没什么往来。

        他这是仗义执言,为弱者疾呼,想来家中长辈知道了,也不会责怪于他。

        于是,沈溪拿着乔贞给他的资料,帮他分析出的内情,关在书房,咬文嚼字认认真真地写了三天,才把一份慷慨激昂的“万言书”交到了转运司衙门。

        乔贞拿到沈溪的万言书,立即叫人誊写了三份,一份转递山阴府,一份转递提刑司,一份转递婺州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