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不清有多少披麻戴孝的人们默默地穿过街巷,他们在排着队伍等待祭祀,而这队伍排满了整个南城。
在人群的最前方,是一座新建的祠堂。
祠堂前竖着一块新刻的石碑,上书「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后面则是长长的碑文。
有人正在悲声诵读。
「房社受帷幄之寄而不亲汗马之劳。耿贾著钟鼎之勋而弗践秉钧之任。岂不以将相殊器而军国异宜,非仁勇兼备而才德两全者未易当之欤.....」
仅在开篇数句,便已将史天泽描绘得超过房玄龄、杜如晦、耿弇、贾复,是文武双全、才德兼备的全臣。
至于够不够格,抛开别的不说,仅从贺兰山之败的战绩而言,似乎已有些过了。
但忽必烈依旧是派了大元翰林学士兼修国史领集贤院事王磐亲自来主持修祠。
这对于拉拢真定府的人心显然至为重要。
「公夫人石氏、李氏、纳合氏、束橪氏,皆先公卒。子男八人,女七人。男孙十六人,女孙十三......」
漫长的悲吟终于到了尾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