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殿上,气氛一片阴霾。
忽有人出列,禀奏道:“臣监察御史吴衍,有本奏,臣以为,洪天锡、太学诸生大逆不道之论,乃左相谢方叔之意也。往年,方叔与吴潜二相并命,各分朋党,互相倾轧。吴潜既退,方叔独相,持禄固位,政以贿成……”
吴衍缓缓将手中的奏折念了一遍,递了上去,自有内侍接了,送到官家面前。
大宋官家赵昀冷着一张脸,也不看这奏折。
他只是挥了挥手,将这场让他火冒三丈的大朝会宣告结束,且留下四个字。
“内引奏事。”
“散朝,有本奏者,内引选德殿奏事……”
大宋官家在垂拱殿进行常朝,在文德殿行进大朝会,称为“前殿视朝”;前殿听政完毕后,在后殿继续议政,称为“后殿再坐”。
南渡之后,历代官家更须了解宫外情报,更须彰显恩德,于是增加了更多的君臣奏对,称为“内引奏事”,即让臣子到规格相对较低的诸内殿进行奏对。
到如今,内引奏事已成了赵昀与臣子奏对最主要的方式。
内引奏事少了许多的礼仪规范,更方便议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