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瘦小的身影背着一捆柴禾缓缓走在村口,郭弘敬策马上去,试着喊道:“岳伯?”
背柴的老者转头一看,喜笑颜开,喊道:“郭相公回来了!”
这是当年过来勘测时认识的当地人,郭弘敬与之也有些熟络了,道:“真是岳伯,干渠怎还不开始修?”
“什么?!外面风雪大,郭相公快进屋里吧……”
其实屋里也是漏风。
好在把柴禾丢进灶里烧着,郭弘敬与这岳伯一家四口围在灶边,也不算冷。
“郭相公看看这个。”岳伯颤颤巍巍地拿出一根大木头,道:“这是当初郭相公你写的,小老儿一直舍不得烧。”
说到这里,他傻笑了一下,笑自己傻。又道:“可小老儿忘了当时郭相公你念的了,看也看不懂。”
郭弘敬目光看去,低声念道:“大禹千秋功在水,新渠万古利于民。”
这正是他规划干渠时,意气风发,用木炭写下的句子。
“这渠,怎么还不修?”郭弘敬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