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 > 历史小说 > 终宋 >
        ~~

        “久闻可斋公大名,晚辈初尉庆符时,长宁军易士英将军便多次提及可斋公,回护之恩,感激不尽。”

        李瑕说的不是虚言。

        早在兴昌六年,李曾伯举荐蒲择之任蜀之后曾回护过李瑕。

        当时,李瑕投靠丁大全,坏了名声。李曾伯传信于蒲择之、易士英,提及刘整之事作为比方,认为朝廷当用人不疑。

        遂有了易士英和李瑕在巡司城关上的一场长谈,之后兀良合台入蜀时,长宁军还支援过庆符,蒲择之后来信用李瑕也与此有关。

        李曾伯当时根本不认识李瑕,不过是抱着为社稷保存人才之念。

        倒没想到,这人才如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郡王言重。”李曾伯道:“郡王年十六即任官、年十八阃帅一方、二十一封王,此皆先帝与官家之重恩。”

        “也是军民百姓支持,方能收复失地。”

        两人说着这些,已步入了大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