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余年的光阴流淌,他却还能与宋人、蒙古国人、金国遗民、大理遗民相处,恰是因汉家文脉数千年来并未断绝。
这其中,岂无元好问,甚至张柔等人的一份功劳?
后世人或许极难理解元好问自诩金人、奉女真为中州正统。但他花费毕生、努力保全的诗词歌赋史集文章依旧是汉家文化。
战祸连天、人命如草的烽火岁月里,这些被宋廷遗弃、被蒙古践踏的中原人,最后能护住的东西,也只有书籍而已了。
他们能信奉的,也只有那一句“中国虽偶无君,若周、召共和之年,而礼义不废,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礼义不废……还能再要求他们多少?
高于血统、族群,促华夷融合者,或便是这一句一字形成的文明。
唯置身其中,李瑕才感受到这其中的艰难困厄……与坚强。
若说第一次北上时他与北人是纯粹的对手,这次,他已更了解北人,也对今生志向更坚定、更有信心。
于是,那原本已忘记的诗句也再次回想起来。
短短数十字,一番血泪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