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纸右边,他写下目标:五块钱。红笔勾出来的赤字,在昏暗里格外扎眼。
接着,他开始算得更细。从家到洼里屯,再到镇上的收购站,来回要走多少路,耗多少时间;不同废品的收购价差多少,铜比铁贵多少,厚纸比薄纸多卖几分;甚至昨天在洼里屯看到的人家,哪家门口堆的废品多,哪家可能有值钱的东西,他都在心里过了一遍。
他不再是瞎碰运气,而是想靠这点有限的资源,搏最大的收益。
比如,破布头和废纸张,轻得占地方,价又低,老远跑去收,划不来,除非顺路,否则得先放一放。玻璃瓶易碎,沉得很,价还低,除非是少见的酒瓶药瓶,不然也不能当主要目标。金属,尤其是铜和铝,还是最值钱的,但太惹眼,容易被盯上,得找更巧的时机收。
那有没有一种废品,价不算低,又不显眼,还容易被人忽略呢?
林凡皱着眉,使劲想收购站的样子,还有前世模糊的记忆。突然,他眼睛亮了——废旧电池!
不是后来的干电池,是那种老式的,矿灯或者收音机用的铅酸蓄电池,甚至更老的碳锌电池!里面的铅板、碳棒,说不定还有某种电解物,好像能卖钱,而且很多人用完就随手扔,根本不当回事!
还有,某些特定的废旧塑料?或者……动物的骨头?他记得收购站好像也收,说是能做骨粉。
思路一下子通了!他需要更专业、更冷门的知识,才能找到别人看不到的钱。
揣着初步的计划,林凡还是在天亮前悄悄出了门。这一次,他的脚步比之前更稳,目标也更明确。
他依旧绕远路,走荒僻的小道,路边的草上还挂着霜,沾湿了裤脚,凉得刺骨。但他不再挨家挨户瞎问,到了洼里屯附近,没立刻进村,而是先爬上村外的小土坡。土坡上的草枯得发黄,他趴在上面,借着高处的视角,仔细看村里的动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