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澶渊之盟与泰山封禅(北宋历史)
常言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何况还是皇帝本身怂,所带来的后果可比将怂严重。
李念道:“赵恒登上北城城楼后,宋军将士见皇帝到前线,士气大振。史载:‘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孰不知若非寇准等人,赵恒早跑了!”
冯劫这次为赵恒说了句好话,笑道:“这赵恒能有勇气去往北城,登上城楼,已是难得,不必太苛求。”
确实,赵恒没撂挑子跑路就比大书法家强多了,尽管赵恒也怂,但至少还有面对辽人,和辽人一战的勇气。
李念道:“这一战,辽军出动大军,但辽军的攻势并不顺,跟辽人原本的战略设想完全不一样。他们此番出动大军实有吞并北宋之意,即使不能吞并,也要把北宋打痛,拿到比之前伐宋更大的好处。”
“可现在被宋军给拼命挡住,他们的战略构想已然完不成,损兵不说,连辽军主将也在澶州前线被宋军以床弩射杀,士气大挫。且辽军在此次伐宋过程中还犯了一个大错,赵光义在高粱河之战时也犯过这个错。”
王翦、王贲、蒙恬只稍稍一想,便明白了李念说的是什么错:辽军太过深入宋地,让自己陷入了危险境地。
赵光义当初亲征时也犯过这毛病,带领宋军一路打到幽州,太过深入而又久攻不下幽州,结果让幽州反而变成了困住宋军的围城。
这等征国之战,要么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将敌国灭亡,要么速推,以摧古拉朽之势将敌国防线击毁。
稳扎稳打虽推进慢,可胜在稳妥,但缺点是成本很高,敌国有时间做出调整应对,会变成双方比拼国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