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使我等所带回之物在秦国属于粗浅之物,于吾国也颇为先进。诸位若不信,可看这秦人孩童的启蒙典籍。”

        在方才让摩叶上师进殿时,孔雀国正使从大秦带回的东西也给送到了大殿。

        孔雀国正使将一口箱子打开,从中拿出了摩叶上师曾给耽摩栗底官员、贵族看过的算学木牍,让殿内的侍从分发给殿内的诸位王公。

        之所以选择算学,而非格物或秦语、秦乐、秦史,是因这些王公大臣都有一定的算学学识,毕竟日常会用,更容易看出好坏深浅,格物就不一定了,他们恐怕都看不懂格物讲的啥。

        至于秦语、秦乐、秦史,这类启蒙典籍不好彰显两国的差距,其实最好展示两国差距的办法是带回一架秦人的火炮,当着这些王公大臣的面开炮。

        他们倒是想带回秦人的火炮,可秦人不会交给他们,他们想买都买不到。

        将木牍分发下去后,诸位王公大臣拿在手中一看,其上内容已被摩叶上师、孔雀国正使等人翻译为孔雀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其等能够看懂。

        算学这东西不会骗人,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这些王公大臣都是孔雀国高官,大多人在平日都会用上一些算学知识,都有一点算学基础。

        在这个九成以上是文盲的国家,他们的算学水平可说是孔雀国内最高的一批人,然而看到这部据说是秦国孩童启蒙的算学典籍后……

        诸多王公大臣心情复杂沉重,里面提到的一些算学知识明显领先于他们所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