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员听到此处,感叹了一句:“于此事之上,秦国与我等倒有些相像,同一时期,国中皆有圣贤出世。”

        摩叶上师道:“但秦国当时所出诸子却并非只有孔子,道家老子也为那时之人,在孔子之前,有管子,孔子之后,有墨家墨子、兵家孙子、道家列子等大贤。”

        虽在同一时期都有圣贤出,可秦国当时及前后皆有,在数量上也比他们更多。

        说完这番话,摩叶上师又道:“秦国诸子百家之学博大精深,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只能简要为诸位讲说。”

        摩叶上师并未选择将带回的诸子百家经典拿出来给众人看,因为即使拿出来,这些人也一时半会儿理解不了,而且他们也还没将诸子百家经典给翻译完。

        别看诸子百家经典好像就那么些书,可微言大义,要将其中蕴含的道理准确翻译为孔雀国人能理解的版本,那是件难度极高之事。

        所以,在历史上第一个翻译外国著作的人常会留名于史,譬如翻译《天演论》的严复。

        摩叶上师道:“儒家主张人当修身,即修养个人品性,再齐家立业,接着再治其国,最后使整个世界变为其等所往之模样,是为‘平天下’。儒家主张‘仁’、‘义’,认为要让世界达至大同……”

        提到“大同”,摩叶上师专门解释了一句:“儒家的至高理想便是世界大同,而大同者,以儒家之言便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