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这些想法,来参加咸阳大考的百家人才可能不答应,李念也有解决办法:
既然你们儒家不愿意参加字典和教材编纂,那本公子只好去找墨家的贤才了。
你们儒家也不想看到字典的注释和教材上全是墨家之言吧?
只需这么一说,但凡这时代的儒家不傻,保准会立刻送大批儒生过来。
因为明眼人都可看出,字典和教材必然会成为日后教学天下的通用之物。
他们不在上面留下痕迹,就会被其他人占据,那还有他们传学授道的空间?
因此,他们不仅不会拒绝参与字典和教材编纂,反会去争抢编纂权,希望承担更多的编纂内容,在上面留下自家学派更多的话语。
同时,咸阳大考还为李念带来了另一好处,师资力量。
这时代识字的人太少了,而他想要推动大秦的某些变化,一个人是完不成的,他一个人是能造几艘航母,还是能修几条铁路?
必须培养出一批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
可这些人怎么培养出来?
光靠他一人去教,那能教多少人,得教到什么时候,又得多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