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没标准解,只有较优解的难题。

        李念道:“太平公主觉得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对她多有妨碍,于是想另立太子。而李隆基也不是个善茬,他小姑打的主意,怎可能不知?他也想除掉他这位小姑。”

        王翦这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问道:“李隆基是李旦第三子,即是李旦还有两子,为何是这李隆基为太子,莫非另外两子已死?”

        要不说人能成为名将,准确抓住了李念话里的微小细节。

        李念摇头道:“那倒不是,这两位并没死。李旦的长子李宪在李旦第一次为帝时,还被册封为太子。李旦第二次为帝,按嫡长子继承制,李宪当为太子,但被李宪坚决拒绝,其说道‘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推举李隆基为太子。”

        王绾抚须颔首,道:“这李宪有德有智,知晓才能不及其弟,便将太子之位让与隆基,既避免了一场兄弟相残之祸,也让大唐减少了一次内乱。”

        虽还不太了解李隆基,但根据目前所知,此人是一位有才干、有帝位野心的人。

        这种人没被立为太子,若不及时除掉,在之后一定会为了帝位发动政变,到时也免不了一场兄弟相残,甚至父子相残之祸。

        这李宪也是个不得了的人,很多人明知道某些事做了会有祸,但还是因为心中的欲念忍不住去做了。

        他们不是看不清形势,而是对抗不了诱惑,克制不住欲念。

        而李宪面对的可是太子之位的巨大诱惑,其不仅克制住了,还主动拒绝,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