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晋的奠基人司马懿和诸葛丞相正好在历史上相反,两者才智颇有相近处,可其他方面……”
第153章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丞相号‘卧龙’,司马懿号‘冢虎’,诸葛丞相一生忠义,司马懿却狡诈背誓。”
“后世有人调侃,司马懿从洛水河边射出一支箭,贴着李靖的头皮飞过,正中李善长的眉心。”
李念解释道:“李靖是大唐开国将领,战功赫赫,李善长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他们和司马懿的关系是司马懿在夺取曹爽权力时,曾在洛水河边立誓,承诺曹爽只要交出兵权,便可保留其富贵爵位,不会动其家人。”
始皇道:“然而司马懿背誓了?”
李念点头:“司马懿不仅灭曹爽满门,还杀了曹氏宗亲数千余人。这件事所带来的后果便是,自此后,华夏再很少有人相信誓约,导致君臣猜忌不断,臣子一旦功高震主,便会被君王忌惮斩杀。”
“因为在他们之前有司马懿这个前车之鉴。在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在世时,司马懿还算老实本分,可他很能活,硬生生熬过了这三位,终于等到机会夺了曹魏权力,给晋打下基础。”
“后世有人认为李靖和李善长便是受了司马懿的害,李善长被洪武帝诛杀时已年过古稀,但依旧让洪武帝担心李善长还能活,万一等其死后,再效仿司马懿之旧事……”
“李靖的下场比李善长好,因为他遇到的是大唐太宗皇帝,李靖确实战功赫赫、领军能力突出,但太宗皇帝同样擅领兵。”
“在历史诸多皇帝中,大唐太宗的军事能力当称第一,因此他不怕有臣子功劳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