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蒙恬道:“这徐庶也是一忠孝之人,可惜其母被曹操捉住,忠孝难得两全。徐庶到了曹营后,当不会多为曹操出力!”
李念笑道:“根据历史记载推测,徐庶到了曹营后,应当没咋为曹操出谋划策。”
“太和二年,诸葛丞相率军北伐时,听闻徐庶和石韬官职不太高,曾感叹:‘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石韬也是诸葛丞相之友,曾与诸葛丞相、徐庶、孟建一同游学,诸葛丞相曾评价三人之才:‘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反问诸葛丞相能至何位,丞相只笑而不言。”
蒙恬笑道:“‘笑而不言’已然在告诉他们,诸位之才能为一方大员治理地方,但他之才却能治理一国!”
尽管李念还未讲说这位诸葛丞相的功业,但从那些称号和后世人对其的崇仰已证明这位诸葛丞相确有其才。
李念笑道:“徐庶官职不太高,当是其在曹营时没尽心为曹魏出力。徐庶的事迹也被传扬到后世,其成为了孝子典范,留下了一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再说诸葛丞相,其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
“在其八岁那年,父诸葛珪因病去世,便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在诸葛玄死后,诸葛丞相躬耕于南阳。”
“此时诸葛丞相已有才名,只是知晓的人没那么多,也并未引起诸侯的重视。”
“当然,就算引来了其他诸侯重视,也没用,丞相是不会追随他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