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间万事万物皆在变化,思想学说亦是如此,像日后有更正确的学说和思想被发现,那么就当替代掉原本教材内有谬误的部分。”

        “教材也并非只有一科,李某认为至少当划分出如下几类:人文、历史、德育、地理、算学、格物、强身。”

        “人文这一科采用诸家之经典,让学子知晓字词之义,渐而懂得某一句话该如何解读,某篇文章该如何理解,并学会自己书写词句。”

        “‘人不知史无以辨是非,国不知史无以图将来!’,既是以过去之史为未来之鉴,也是将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什么告知给后人,将祖先的事迹一直传承下去。”

        “后人才会知曾有燧人钻木取火,让夜晚不再黑暗,才会知有巢氏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神农尝百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也才会知曾有秦皇扫六合,一统天下,曾有诸位被李某召集于此议事。”

        “只有记住历史,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知晓自己的根,若将历史忘却,便如河中浮萍,难以扎根于世,只会随水漂流。”

        “历史这一科须设,让后人看清祖先之光辉,知晓我等华夏能至今日是何等不易,也是总结历史经验之教训,使后人鉴之。”

        “人生于世,想做事须先做人,做人在儒家中名为‘修身’,而如何修身?”

        “儒家《礼记》中亦有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此言已讲清修身之过程,然人生来并非立刻便能格物致知,因此须得有人相引,帮助他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最终修其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