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李念阅卷,有“熟”人!

        这秦将是蒙毅,他过来既是向三千余考生宣布消息,也是将所有答卷护送回皇宫。

        答卷被送到皇宫后,先按照答卷上所用文字进行分类,用秦篆的放在一起,用其他六国文字的又分别放开,然后再将用其他六国文字答题的答卷翻译誊写为秦篆。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更高效的批阅。

        李念只学了秦篆,可没学六国文字,虽说七国文字有共同之处,但不同的地方也不少,若直接批阅用其他六国文字答题的答卷,不知要用多少时间。

        秦皇宫中识字的宫女、内侍、侍卫皆被调动,连一些公子公主也参与了进来,在将所有考卷翻译誊写为秦篆后,再由这些人批改选择填空。

        如此一来,可大大减省嬴政和李念的批卷时间,嬴政负责批阅策问,李念负责批阅算学、格物。

        本次考试并没有糊名,因为其中有很多人会写假名,且批卷者嬴政和李念,和这些人不存在利益关系。

        但下次咸阳大考就不能再采用这种方式,所有参考者必须验明真身,书上真实姓名,且需要糊名。

        出于对这时代考生的好奇,想知道他们会答些什么,在尚未将所有答卷分好时,李念便让人从已经整理好的算学、格物答卷中各取五十份整理好,送他批阅。

        坐在书桌前,李念开始批阅考卷,没多久,便批阅到了一个历史名人:‘咦?郦食其?他也来参加咸阳大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