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日军第九师团因指挥中枢遭到毁灭性打击,又无法捕捉到那支神出鬼没的中国小分队,其前线部队在最初的混乱后,暂时转入了固守待援的姿态。新任代理指挥官匆忙接手,忙于恢复通讯、重整建制、上报噩耗,一时间无力组织大规模进攻。这使得泾阳河一线的压力大为减轻。

        第十五集团军乃至整个左翼军的将领们,发现正面日军攻势锐减,甚至出现了收缩迹象。在蒋介石“伺机反攻”的严令和自身求胜心切的驱使下,未经充分准备和详细侦察,数支中央军部队在缺乏有效炮火掩护和协同的情况下,贸然向日军阵地发起了反击。

        然而,他们低估了日军体系的韧性。第九师团的炮兵联队、配属的重炮部队以及海军舰炮支援体系并未因指挥部被端而瘫痪,其基层军官和军曹仍在顽强组织抵抗。更重要的是,日军的海空优势依旧压倒性存在。

        反击部队刚离开战壕,冲出不到百米,便迎来了铺天盖地的炮火覆盖!

        “咻——轰!轰!轰!”

        “咚咚咚……!”

        75mm山炮、105mm野炮、150mm重榴弹炮,乃至黄浦江上舰炮射来的巨大炮弹,如同冰雹般砸落在进攻队形中。刹那间,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泥土裹挟着残肢断臂冲天而起。紧接着,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九六式轻机枪构成交叉火力网,如同死神的镰刀,将暴露在开阔地上的中国士兵成片扫倒。

        进攻瞬间演变成一场灾难。缺乏重武器压制、没有空中掩护、步炮协同几乎为零的中国军队,在日军依旧凶猛的立体火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无助。士兵们勇敢地冲锋,却一批批倒在血泊之中,伤亡惨重,连日军阵地的前沿铁丝网都未能触及,就被迫狼狈地退回出发阵地,只留下一地狼藉和痛苦的哀嚎。

        这次仓促的反击,无功而返,反而徒增了本已惊人的伤亡数字,也给刚刚因“大捷”而稍有起色的士气泼了一盆冷水。

        也就在此时,罗卓英通过多方渠道,终于核实了情况。消息来源最终指向了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无意中的透露,印证了他的猜测:昨夜至今,在第九师团防区内制造惊天混乱、并极可能击毙吉住良辅的,正是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直属独立旅旅长王林,亲自率领一支不足百人的小分队所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