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团王林部昨夜已抵达箐口!今日上午该部趁敌536团主力正全力仰攻我37团三营周彪部扼守之箐口主阵地之际,秘密迂回至敌进攻部队后方,以精准炮火摧毁敌团指挥部、炮兵阵地及后方梯队!随即全团发起总攻!同时箐口守军周彪营适时发起反冲锋!敌536团腹背受敌,建制大乱,迅速崩溃!此战毙伤敌逾千(含敌营长陈德标),俘敌近八百,敌团长李江仅率少数残部逃脱。箐口之围立解!缴获极丰!独立团此战伤亡约百余。现该部正固守箐口,整补待命。箐口大捷,独立团居功至伟!”
两份电报在领导们手中传阅。总司令放下烟斗,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手指在地图上箐口的位置点了点:“好!打得好!这个王林,带兵有方,出手果断!一天之内,两场硬仗,先是稳固渡口,再解箐口之围,硬是把吴奇伟伸过来的两只爪子都给剁了!打出了我红军的威风!”
副主席仔细看着电文,也欣慰地点点头:“战术运用得当,时机把握精准。侧后突击,与守军反冲锋配合默契。这支独立团,从湘江边带出来的种子,如今真成了我五军团一把锋利的尖刀。王林同志,确实是个能打仗的。”
负责组织工作的领导看着随战报附上的独立团实力简报,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明显的惊讶:“诸位,你们看看这个独立团现在的人数……两千七百余人!乖乖,这比我们很多主力团甚至一些师的人数都多了!而且看装备清单,十门迫击炮,九挺重机枪,轻机枪数量可观……王林同志这是走到哪‘扩红’到哪,别人是越打越少,他倒好,队伍是越打越壮实!”
众人闻言,纷纷凑过来看简报。
“两千七百人?还装备这么齐全?”一位将领笑道,“这哪是一个独立团,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军’的架子了!难怪能连续啃下吴奇伟两块硬骨头!这份‘家底’,在运动战中能发挥大作用。”
总司令重新拿起烟斗,敲了敲桌面,眼中满是赞许:“湘江边上,34师‘绝命后卫’,打光了建制,保住了主力血脉。如今,王林带着这点血脉种子,硬是发展壮大,在五军团这个‘铁血后卫’的序列里,又打出了一支能扛硬仗、敢打恶仗的钢铁部队!这份传承,这份壮大,尤为可贵!”
他顿了顿,声音洪亮而坚定:“我看,这支独立团,当得起一个特殊的称号!就叫——‘铁血后卫虎团’!表彰其继承‘铁血后卫’精神,作战勇猛如虎,队伍发展壮大如虎添翼!将这个称号,连同嘉奖令,一并电告五军团及王林独立团!告诉王林同志和全团指战员,中央高度肯定他们的战绩!‘虎团’的威名,要用更多的胜利来擦亮!”
“同意!‘铁血后卫虎团’,名副其实!”副主席笑着点头。
“好名字!既点出了传承,又彰显了战力与规模!”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就在中央领导们为独立团的战绩和规模感到欣慰,并决定授予“铁血后卫虎团”称号的同时,乌江前线的红军各防御部队,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战场态势的微妙变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