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只要这文章能被人看到,能多一个人认清此议的危害,能多一份反对的声音,或许……就能多一分阻止此议通过的希望。

        他小心地将墨迹吹干,将文稿折好,放入怀中。推开斋舍的门,外面夕阳西下,喧闹声已稍稍平息,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气息。

        他沉默地走向书院张榜处,将那篇不署名的文章,放到了其上。

        他未曾想到,此文一经被负责整理文章的学子发现并传出,立刻如同平地惊雷,在已然沸腾的士林舆论中再投下一块巨石!

        其言辞之激烈,立场之鲜明,说理之透彻,尤其是文中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寸寸山河,滴滴血泪,岂容轻弃?”的铿锵之语,瞬间点燃了所有读书人心底最深处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文章被争相传抄,以惊人的速度从岳麓书院蔓延至整个湘江府,继而向着其他书院和州府、乃至更远的地方辐射开去!

        “青萍客”何人?竟有如此见识和胆魄?成为无数人议论猜测的焦点。

        文章也很快传到了后山明月斋。

        周老太傅拿着仆役匆匆送来的抄件,仔细阅罢,从那条条谏言中仿佛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苍老的手指在“青萍客”三字上轻轻摩挲,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低声自语:“‘青萍之末,风起微澜’?呵呵,这小子……倒是会取名。心思敏锐,胆气也足,文章更是……深得春秋笔法之锐利,直指要害。”

        他沉吟片刻,对垂手侍立的老仆吩咐道:“去查查,这文章最初是从何处递上来的,然后……把首尾处理干净,莫要让人查到源头。若有人欲深究……你知道该怎么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