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看似风平浪静,书院依旧书声琅琅。
甲班的课业依旧繁重,经义策论,字字句句都需要耗费心神去研磨。王明远强迫自己沉下心,埋首于书卷之中,将那些纷乱的思绪暂时压下。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先是关于“租售台岛”之议的源头,开始在一些消息灵通的学子间悄然流传。
不再是单纯指责郭侍郎行卖国之举,而是隐约指向了去岁秦陕大灾——那般惊天动地的灾祸,朝廷拨下的海量赈灾钱粮,究竟去了何处?
为何一场天灾之后,竟能让偌大的国库也感到吃紧,甚至需要靠卖岛来填补窟窿?
这疑问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荡开的涟漪却带着触目惊心的寒意。
很快,又有更具体的风言风语从某些同窗的渠道消息,或是从往来湘江的商贾口中传出。
有人说,那位提出卖岛的郭侍郎,其座师乃至朋党故旧,与秦陕官场牵连甚深。
甚至有人窃窃私语,提及倭国使臣在年节前后,曾秘密拜访过郭府,所赠礼单之厚,令人咋舌……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这些碎片化的消息混杂在一起,在书院茶馆、在斋舍卧谈中被反复咀嚼、拼凑,勾勒出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