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派因为意见完全相左,争论得可谓是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让作为天子的李渊一时间也是左右为难,不知道自己该听哪一派的。

        因为他既不想错过这个夺回河东的大好机会,又觉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才是上策。

        万般纠结之下,他只能多次在下朝之后将两个儿子和一众大臣召到御书房商讨此事,经常一商讨就商讨上一整天,却始终无法商讨出一个结果来。

        李渊也问过封德彝这个内史舍人的意见,可当着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面,封德彝只能含糊其辞,说不妨先跟王弘烈虚与委蛇,待王世充、沈法兴和辅公祏正式起兵反隋之后,朝廷再视形势做出决定不迟。

        他这个回答看似老成持重,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实则是为了不得罪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中的任何一方。

        因为他很清楚,出兵河东之事表面上看似是朝廷的军机大事,实则涉及到东宫与秦王府的夺嫡之争。

        秦王李世民之所以坚持支持出兵河东,很有可能只是为了趁机拿回兵权,一洗蒲津渡兵败之耻,重塑自己的威望。

        而太子李建成未必不知道此时是夺回河东的大好机会,可他又不想秦王李世民借着出兵河东的契机重新夺回兵权,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

        因此,他宁可暂时放弃这个收复河东的良机,也要阻止自己二弟重掌兵权。

        而作为朝中为数不多能看穿李渊心思的人,封德彝知道李渊的顾虑在哪里。

        第384章脚踏三只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