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河套之地的归属,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原王朝的强盛兴衰。
本朝也不例外。
开皇年间,大隋国力昌盛,突厥人虽然称霸大草原,却一直对大隋俯首帖耳,很是恭顺,根本不敢有半点忤逆,更别说觊觎河套之地了。
可随着大隋三征高句丽不利,突厥人也终于对着自己一直俯首帖耳的大隋露出了自己狰狞的獠牙,不仅出兵二十多万围困了皇帝杨广所在的雁门郡,还再次对富饶的河套之地虎视眈眈。
起初作为朝廷任命的五原郡通守,张长逊很清楚突厥人对五原郡的野心,他虽说有心想为大隋守住河套之地,但奈何周围的郭子和、刘武周和梁师都等人先后投靠了突厥人,就连李渊都跟突厥人有些不清不楚。
张长逊自知独木难支,最终也只能跟着他们几人后面投靠了突厥人,还被始毕可汗封为割利特勤。
虽然被迫投靠了突厥人,但张长逊却一直没忘记自己汉人的身份,一直在找机会带着五原郡的百姓摆脱突厥人的统治,重新回归中原王朝。
因此,当突厥人两次要对同为汉人的李渊不利时,张长逊都选择出手拉了李渊一把。
李渊似乎也记着他的这份恩情,一在长安称帝便立即下旨封他为丰州总管、光禄大夫和巴国公。
可张长逊牢记着自己隋臣的身份,根本不接受李渊的册封。
他也知道李渊不放心自己,为了保全自己和五原郡的百姓,他便主动将儿子张孝谟送去长安做了人质。
可他也没想到自己刚把儿子送去长安不久,看似强大的东突厥人就败给了秦昇,自此一蹶不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