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正要离开的时候,孟端下面的一个官员,匆忙地进来对他说了一句话。
“发生何事了?”
他们一起问道。
孟端说道:“现在国子监里,也多了很多支持方孝孺的读书人,他们在吵闹,甚至有人闹到报官了。”
听了这话,他们同时感到,亚历山大。
国子监是大明读书人眼里,最高的学府,没有之一。
如果连国子监也沦陷了,现实形势对他们来说,特别危险,说明方孝孺那些离经叛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人认同。
孟端又道:“幸好反对方孝孺的监生,还是很多的,他们正在和赞成的不断争论,监生们现在,纷纷前去邮寄投稿了。”
听到这里,他们又松了口气。
侯庸说道:“如今反对方孝孺的人,还是很多的,国子监生如此积极,我们不能让他们心寒,刘大人说得确实很对,我们不能沉迷斗争,但第一批投稿的文章,我觉得应该是我们自己来写,更能团结大家。”
刘三吾微微点头赞同道:“我想漏了这一点,我们起到带头作用,其实还是很重要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