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其他技术多多少少还能想些歪门邪道做到,那小黑盒绝对是许多公司提都不愿意提起的存在。
最开始空军通过蚊蚋的战斗过程,推断小黑盒的作用是操控舵杆,本身可能提前写入一些机动动作,并能够和人类驾驶员互动编队飞行。
这种分析其实已经很类似于无人僚机概念,棱角大楼便将其交给了正在研究“MQ1捕食者”的通用原子公司。
俗话说行内看门道,通用原子稍作分析,将蚊蚋上用的小黑盒与MQ-1捕食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其难度应该比捕食者高两个数量级,而且已经隐隐有了些人工智能的味道。
别说电子管,奔腾都不行。
而且超音速战斗机所涉及到的算法以及如何智能判断人类飞行员主机意图,这两个大问题根本无法细想,在他们看来应该是千禧年后才能做的事。
但当通用原子的人看到T6身上熟悉的小黑盒时,终于忍不住了:
“这是个陷阱,六轴无人机所需要的姿态控制比传统飞行器难得多,并且它还没有陀螺仪需要更强的电子技术,只有芯片才能做到!
里面肯定藏了一枚自毁的芯片,外圈的电子管只是伪装!”
“我可不这么认为。”
说话的是空军情报室的官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