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中,尤为重要的、也最具直观性的,毫无疑问是视觉。
换言之,我们需要通过眼睛去接触、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中的大部分事物。
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特征,也许是外形不同,也许是成分构造不同,也许是所起到的作用不同。每个事物都有着不同的色彩: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青翠欲滴的竹林、火一样燃烧的枫叶……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正是这些缤纷多彩的颜色,让人们更好地去认识和了解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时,对颜色还不是很敏感,能看到的只是黑、白两色,在5~6个月的时候会逐渐建立起对色彩的感知,这时孩子就迎来了视觉的色彩期,对彩色特别敏感。在2岁的时候,孩子已经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最初孩子的大脑中并没有颜色的概念,所以需要家长进行培养。市面上不乏各种各样的婴儿教育读本,教孩子识别颜色的色卡册子更是常见。当孩子建立起对色彩的感知时,家长们就开始教孩子去识别颜色,最初只是拿出正红色、正黄色、正蓝色、正绿色教孩子进行识别,虽然孩子未必能够随之叫出颜色的名称,但是他们却能够很快地记住各种颜色,并在接到指令时准确地找出相应的颜色。相比单调乏味的文字,色彩无疑是更具魅力和容易记忆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开发出了四色记忆法,用来提高记忆力。
什么是四色记忆法呢?
所谓的四色记忆法,是指用蓝、黑、绿、红四种颜色的笔来做笔记,通过这四种颜色再配合心理学上各记忆阶段的特点,从而达到高效、快速的记忆需要记忆的内容的方法。
——日本畅销书作家、心理谘商师石井贵士,结合理论与实务的经验谈著作《1分钟超强记忆法》指出:“记忆的窍门在善用色彩活化右脑”,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提出蓝黑绿红四色对于帮助记忆力的逻辑与理论。
石井贵士认为,从结论上来说,使用蓝色墨水是强化记忆的第一步,因为蓝色在心理学上是连结色,相反的,断绝连结的时候就常常用黑色。也就是说,现代人已经在不自觉间形成“互相连结的颜色=蓝色”的认知。将这样的认知应用于学习,就是:
必须和记忆连结的内容,用蓝色书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