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章并不是没用的部分。

        大学课堂的知识密度往往是非常惊人的,并没有太多时间给学生慢慢思考和反应,如果教材再写的比较简略,那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某个地方被卡住,然后再也跟不上课堂思路的状况。

        所以才有了一种说法——

        数学课上,我弯腰捡了一支笔,再抬起头的时候就仿佛在听天书。

        或许是因为相比于其它编教材的人,常浩南自己就还处在学生时代之中,所以对这些痛点把握的更加精准。

        刘洪波一边走一边摇摇头感慨道:

        “MD,真离谱。”

        他本来是准备继续层层转包,把那些基础性内容丢给自己的研究生去写的。

        但现在改变主意了。

        显然,常浩南这位师弟的大腿,不仅在学术界,甚至在教育界也可以抱一抱。

        所以他决定写书这件事得亲自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