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读者和主角很容易想到,这些孩子其实也是那位‘院长’的受害者,那些怪事或许是死后都不能解脱的孩子们的‘求救’。

        出于拯救无辜亡魂的想法,以及自己也需要对付那位院长,以摆脱当下的麻烦,主角在孤儿亡魂的引导下行动了起来。然而,就在经过一段恐怖冒险后,以为事情都解决了时,‘院长’出现,主角被固定在了残忍的刑具上......

        怎么说呢,丽莲其实只是写了一个后世挺常见的套路故事,以为是要拯救无辜鬼魂、对抗恶鬼?实际他们是被真正的恶鬼控制的,主角于是倒在了新一天的日出前...可以总结为‘伥鬼’类故事。

        不过在六十年代初,这还是挺新奇的反转的,也是因为知道这一点,丽莲才会写这样的故事。

        不过她的文笔还是差了一点,另外,描述故事场面算不错(和她上辈子的专业有关,她擅长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可通过文字塑造那种身临其境的恐怖氛围就差远了——在保罗·马里诺看来,就是故事的创意极佳,画面感也有,但读者读来就差一口气。

        保罗·马里诺认为‘李夫人’很有天赋,毕竟创意这个东西,除非是瞎猫碰让死耗子,不然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至于其他的,其实都可以通过训练塑造。而且对方也不是真的很差,说不定只要稍加点拨就能开窍呢?

        抱着这样的愿景,保罗9点半之前到达了约好见面的咖啡馆——他们约定,保罗会带一本几年前出版的《名士风流》(西蒙娜·德·波伏娃著),丽莲则会买一小束红色康乃馨放在桌上,这是他们认出彼此的标记。

        而实际上,保罗并不是通过那束红花看到‘李夫人’的,在注意到花束前,他就因为咖啡厅里很多人的心不在焉,下意识将目光投向了那个注意力黑洞。

        那是一个穿棉布材质、紫色格子挂颈连衣裙的年轻女郎。那当然不是什么华丽的装扮,即使在日装中,也只能说‘平平无奇’,但这个女郎本身有着无穷魔力!这条成衣棉布裙,她穿起来也直接能登上时尚杂志,让读者有要效仿的冲动。

        这当然不纯粹是因为‘美丽’,美丽也是分很多种的,比如让人感到亲切的美就不适合登上时尚杂志,只能在一些普通杂志上以‘少女模特’出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