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却无比认真:“众口铄金,钱伯斯先生。若是这谣言被凶手利用了呢?”
办公桌后的主编先生猛然愣住。
“你看过《谋杀指导》,”凯瑟琳侃侃而谈,“古多尔爵士分析那封警方来信,说凶手就是为了获得关注,才向警方公示自己的存在。我认为杀死哈维尔的凶手,不论动机是什么,他写信的目的与文中凶手是一样的——就是要让大众意识到有这个人,起到掀起讨论、进而制造恐怖和威慑的效果。”
当然了,凯瑟琳不能告诉钱伯斯先生,她知道幕后黑手的代号。
那位“厄瑞波斯”爵士,其目的就是昭告所有知情者:背叛他的代价,和卡特·哈维尔一样。只是不知道,他为何会选择与凯瑟琳撰写情节一样的方式。
但有一点事确定的,这位爵士知道凯瑟琳·罗斯金的存在。
“如果我不抢占先机,”凯瑟琳继续说,“到时候凶手将嫌疑推脱给乔治·贝尔……不止是我,连《海滨杂志》都会受到牵连。所以,我认为这件事必须由乔治·贝尔亲自‘出面’,洗清嫌疑。”
还有一点凯瑟琳没说。
那就是让乔治·贝尔活跃到现实之中,无异于保持《谋杀指导》持续曝光。
毕竟杂志连载要三个月呢!十九世纪的伦敦犯罪率这么高,一个谋杀案,民众新鲜把个月就很长了。她可不想最后故事结尾无人问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