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沉吟不语,董鹏枭又接着道:“鹿鸣山北临大青河,悬崖峭壁,无路可走。不过,南坡的地势却相对平缓,乃是森林绵延的丘陵。倘若我军攻上了山去,贼人却向南面奔逃,一旦进入丘陵,又会被其占据险势。所以,我以为应该再多带一万兵马,事先埋伏在丘陵中,贼人一来,立刻叫他全军覆没。”计算完毕,他向竣熙一礼:“综上,臣以为应该要两万兵马。”
两万!程亦风瞪大了眼睛:你们这帮人今日是狮子大开口了!这不过就是去剿灭土匪,又不是去攻打樾国,如何要得了这么多兵?
可这样一想时,他的心中又仿佛被人猛地重击一拳:攻打樾国,莫非他们要兵剿匪是假,打算暗地里驻军远平才是真?他们带了两万人抢回四十万石粮草,再加上原来冷千山带去的人马,和原本远平的守军,恐怕能有三万人。而司马非此刻还有两万人驻扎在平崖。如此一来,就有五万军队集结在大青河的两大重镇。到时候就算他们不打过河去,玉旒云难道不起疑心?她如果有什么动作,司马非恐怕也就顾不得和冷千山等人的矛盾,八成会放弃原本的固守之计……那就不可收拾了!
程亦风虽然心中骇异,但不轻易说破,先试探一二:“董将军说鹿鸣山北是悬崖峭壁,但匪寇久在山中行走,或许真有飞天之术。若他们不向丘陵遁逃,反而从山北占领远平城,岂不更为棘手?不如让程某也带一万兵马,先进驻远平,以备万一?”
“程大人是在玩笑么?”彭汝愚道,“什么‘飞天之术’?国家用兵,乃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绝非读书人写两篇传奇话本!”他的语气颇为严厉。本来就不怎么欣赏这个不通兵法的书生,况董鹏枭又说了许多程亦风的“风流韵事”,让彭汝愚直以为自己不在兵部,某些人就开始乘机为非作歹了。“就算土匪能翻下山崖,”他道,“他们还有四十万石粮草,绝不可能从山崖运下去——即使运,也费时费力,若真有此举,反而让我军有机会攻占山头,将他们一举歼灭。程大人大可不必浪费兵力——真有一万闲兵,还不如一并派给董将军,也好确保剿匪万无一失。”
派给董鹏枭,那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事来!程亦风不想顶撞彭汝愚,所以不说话。
董鹏枭愤然“哼”了一声:“你们以为他真想带人去鹿鸣山救冷将军么?他分明是素日和冷将军有积怨,这时要公报私仇,是在说风凉话!”
殿上的气氛一时紧张了起来,竣熙尴尬万分,赶紧打圆场:“董将军怎会有此误会?程大人一向把人命看得比金子还重,在落雁谷诸位就该体会到了。他和冷将军平日纵有意见相左,也决无见死不救之理。此外还有那四十万石粮草,蜀州的饥民都还等着赈济,朝廷虽可另发赈灾粮,但国库一旦空虚,后果不堪设想。以程大人公忠体国,怎会袖手旁观?”
好大的一顶帽子!程亦风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皱着眉头,心里更浮出了一丝新的忧虑:其实冷千山好歹也是一个将军,率领千余士兵,怎么可能被百多名山贼擒了去?莫非他被俘也是假的?是了,他不走官道,偏偏走山路进入鹿鸣山,难道最初的目的地不就是远平城吗?也许他现在已经在远平计划着怎样打过大青河了!
这个念头叫他骇然。
竣熙不明就理,还谦逊地询问:“程大人,究竟要发多少兵,强攻还是巧取,您有何意见,不妨说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