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两个参数对比在80%到98%之间,可变部分的调整会相应的降低速度,来给飞行员一定的反应时间。
对比结果小于80%,则不会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给飞行员发送确认信息,只有得到了飞行员的确认以后,才会进行直接变化。
这样就保证了智能控制系统的准确率,减少因为算法和外界的差异,带来的意外发生可能。
赵奕对这一部分内容连续讲解了三个多小时,他讲的非常的仔细、细致,联系了最核心的十几个算法包,让几个人都明白过来。
“原来是这样!”
“之前我一直搞不懂这个检测参数的计算方式。两个不同的方法,覆盖了几乎能想到的所有可能性,真是很了不起!”
“赵院士,你对战斗机很有研究吧?竟然能想到这么多东西,我感觉你比真正的飞行员还要专业!”
“有了智能检测部分,就算是发生没想到的情况,控制系统也会自动停止,改变方式,让飞行员发起指令。”
“真是太人性化!”
刘贺敏对‘引入智能监控检测参数’以及‘检测参数的计算方法’都很感兴趣。
等赵奕全部讲解完了以后,他还意犹未尽的问起了,是否能在的进化算法中,引入这样一个参数,就像是一个孩子遇到了一个知识点,他不确定知识点是正确的,就可以以其他方式找到准确答案,然后再记录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