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一个方法是给战鹰组特殊对待,但发动机样机的生产牵扯的部门太多,特殊对待也就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了。

        要么再上级的领导点头,要么特别为此召开会议,协同各个部门一起做决定。

        刘建昆不断的思考着解决方法,最终还是决定等待一段时间再说。

        J-31的设计确实拖时间,但针对新型五代机来说,快速敲定设计也不是好事,意味着后续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过,还不如稳稳当当设计好,几个月、一年时间对五代机来说,根本就算不上是拖。

        刘建昆的心里预估是,“五年内,能实现J-31样机试飞,十年内定型设计、确定生产数量,就已经非常成功了!”

        这个预估很高了。

        国内自有的技术、研发相对于国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际上来说,M国著名的F-35战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预研、方案竞标,两千年确定了型号研制,五年后空军型F-35A才进行了首飞,而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舰载型的F-35B和F-35C的试飞,又跨过了五年的时间,到目前三种型号的F-35依旧在试飞,预计还要等到两年、三年后,才确定开始投入生产服役阶段。

        这个时间跨度就是二十年了。

        相比国际来说,国内自主研发五代战机,还需要攻克很多设计、技术的难关,就算把时间预算做的再短,十年也是相当惊人的了,直白来说,根本是不够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